安史之亂是誰平定的?
郭子儀在軍事上大顯身手是在安史之亂爆發(fā)以后。天寶十四載(755)安祿山叛亂初起,郭子儀即調(diào)任朔方節(jié)度使(駐靈武,在今寧夏靈武西),并奉命率軍東討叛軍。正當叛軍逼近潼關(guān),威脅京師的時候,郭子儀初戰(zhàn)獲捷,靜邊軍(今山西右玉)一戰(zhàn),消滅叛軍七千人,繼又攻下云中(今山西大同)、馬邑(今山西朔縣東),打通東陵關(guān)(今山西代縣東),為繼續(xù)東進開辟了道路。
至德元載(756),實際改元是在七月二月,由郭子儀推薦的新任河東節(jié)度使李光弼東出井陘(今河北井陘西北),攻下常山(今河北正定)。叛軍史思明部妄圖奪回常山。
雙方相持四十余日,李光弼向郭子儀告急。郭子儀于四月兵至常山,與李光弼合兵一處,共十余萬人,九門(今河北正定東)一戰(zhàn),大敗叛軍。這時,郭子儀曾經(jīng)建議,北取范陽,直搗叛軍巢穴以減輕潼關(guān)的壓力,但沒有得到玄宗的許可。
七月,肅宗在靈武即位,由于他勢單力薄,岌岌可危,遂調(diào)郭子儀部到靈武,并以郭子儀為兵部尚書兼宰相。郭子儀認為河東(今山西永濟)的戰(zhàn)略地位非常重要,東下可進東京,西上可取長安。于是,他派人秘密潛入河東,準備內(nèi)應唐軍。
至德二載(757)二月,郭子儀率軍從洛交(今陜西富縣)進攻馮翊(今陜西大荔),逼近僅一河之隔的河東。河東城內(nèi)有人乘機內(nèi)應唐軍,殺叛軍近千人。叛軍守將崔干佑越城逃走,郭子儀乘勝追擊,斬敵四千人,俘虜五千人,順利攻下河東。
由于唐軍連戰(zhàn)告捷,肅宗也由靈武到了鳳翔(今陜西鳳翔)。四月,即命郭子儀為天下兵馬副元帥(元帥為皇子李俶),繼續(xù)征討叛軍。九月,郭子儀率唐軍十五萬,逼近長安,與叛軍十萬人相持于長安西南香積寺北灃水之東。經(jīng)過激戰(zhàn)、叛軍全線崩潰,唐軍收復長安。
郭子儀乘勝東進,追叛軍至潼關(guān),殺敵五千人,占領(lǐng)華陰(今陜西華陰)、弘農(nóng)(今河南靈寶)。這時,安祿山已死,其子安慶緒放棄洛陽,北渡黃河,走保鄴(今河南安陽北),唐軍收復洛陽。
肅宗回到長安,召郭子儀還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