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人均效率怎么計算???
總產能/總工時
人均效能測算公式是什么? 10分人均效能即人均勞動效率是指考核商業(yè)企業(yè)每個職工在一定時期內完成工作量的指標。是活勞動消耗與經營成果的比較。在計算時,批發(fā)企業(yè)和零售企業(yè)中不完全相同,批發(fā)企業(yè)一般只計算全員勞動效率,而零售企業(yè)則既要計算全員勞動效率,又要計算營業(yè)人員的勞動效率。其計算公式如下:
全員勞動效率=商品純銷售額/全員平均人數(shù)
營業(yè)人員勞動效率=商品純銷售額/營業(yè)人員平均人數(shù)
勞動效率越高,單位商品流通所耗費的活勞動越少,取得的經濟效益就越大;反之,則經濟效益就小。用勞動效率衡量商業(yè)企業(yè)的經濟效益,要剔除商品種類構成和價格因素的影響。
人均生產率指標有哪些,如何計算?勞動生產率——就是勞動者的生產效果或能力。
【注意】
① 有兩種表示方法:一是用單位時間內所生產的產品數(shù)量來計算。如:10件/小時;二是用單位產品中所消耗的勞動時間來表示。如:2小時 /件。
② 兩種類型:
個別勞動生產率——是指個別企業(yè)、個別勞動者生產某種產品的效率。
社會勞動生產率——是指某一部門、某一行業(yè)生產某種產品的效果或能力。
實物勞動生產率 是指根據某種產品實物量計算的平均每一職工(或工人)在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shù)量。這是通過產品實物來反映勞動者在生產中的勞動效率指標。我國目前有全員實物勞動生產率(通稱全員效率)和工人實物勞動生產率兩個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全員實物勞動生產率(全員效率)
=
產品產量/全部職工平均人數(shù)
工人實物勞動生產率
=
產品產量/生產工人(包括學徒)平均人數(shù)
計算實物勞動生產率的產品產量,是報告期生產的,并符合質量標準或合同規(guī)定的合格產品產量。不包括不合格品和廢品的數(shù)量。
投資收益的計算公式金融債券投資收益=現(xiàn)金流入-現(xiàn)金流出
投資收益=1180+90-1200=70
一年就到期.不存在攤銷的問題!實在要攤銷也不知道實際利率 假設相等好了!但是相等怎么可能出現(xiàn)發(fā)行價和面值不相等呢!
DR:持有至到期投資-面值 1000
-利調 200
CR:銀行存款 1200
DR:銀行存款 1180
投資收益 20
CR:持有至到期投資-面值 1000
-利調 200
DR:應收股利 90
丁CR:投資收益 90
投資收益的計算公式??還要將交易性金融資產以前確認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轉入投資收益
年化收益率計算公式收益=本金*年利率/365*天數(shù)
年利率=收益/天數(shù)*365/本金*100%=20000/14*365/350000*100%=148.98%
利潤百分比計算公式1、銷售毛利率,是毛利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
計算公式為:銷售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100%。它反映了企業(yè)產品銷售的初始獲利能力,是企業(yè)凈利潤的起點,沒有足夠高的毛利率便不能形成較大的盈利。與同行業(yè)比較,如果公司的毛利率顯著高于同業(yè)水平,說明公司產品附加值高,產品定價高,或與同行比較公司存在成本上的優(yōu)勢,有競爭力。與歷史比較,如果公司的毛利率顯著提高,則可能是公司所在行業(yè)處于復蘇時期,產品價格大幅上升,2003年的鋼鐵行業(yè)就是典型的例子。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需考慮這種價格的上升是否能持續(xù),公司將來的盈利能力是否有保證。相反,如果公司毛利率顯著降低,則可能是公司所在行業(yè)競爭激烈,在發(fā)生價格戰(zhàn)的情況下往往是兩敗俱傷的結局,這時投資者就要警覺了,我國上世紀90年代的彩電業(yè)就是這樣的例子。
2、銷售凈利率,稜凈利潤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
計算公式為:銷售凈利率=(凈利潤/銷售收入)×100%。它與凈利潤成正比關系,與銷售收入成反比關系,企業(yè)在增加銷售收入額的同時,必須相應地獲得更多的凈利潤,才能使銷售凈利率保持不變或有所提高。通過分析銷售凈利率的升降變動,可以促使企業(yè)在擴大銷售的同時,注意改進經營管理,提高盈利水平。
3、營業(yè)利潤率,是營業(yè)利潤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
計算公式為:營業(yè)利潤率=(營業(yè)利潤/銷售收入)×100%。它比銷售凈利率能更好地刻畫公司主營業(yè)務對盈利的貢獻情況,因為凈利潤是以營業(yè)利潤為基礎加上投資收益,補貼收入及營業(yè)外支出凈額后得到的,而這些收入或損失的持續(xù)性較差,排除這些影響能更好地反映公司盈利能力變化及不同公司盈利能力的差別。
4、資產凈利率,是凈利潤除以平均總資產的比率
計算公式為:資產凈利率=(凈利潤/平均資產總額)×100%=(凈利潤/銷售收入)×(銷售收入/平均資產總額)=銷售凈利潤率×資產周轉率。資產凈利率反映企業(yè)資產利用的綜合效果,它可分解成凈利潤率與資產周轉率的乘積,這樣可以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資產凈利率的增加或減少。
怎么計算 經濟效益的評估呢?經濟指標是構成經濟效益標準的要素。評價經濟活動效益的指標體系是指由相互聯(lián)系的若干個反映經濟活動效益的指標構成的有機整體。目前,企業(yè)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包括:銷售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資本收益率、資本保值增值率、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或速動比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社會貢獻率、社會積累率等10項指標。10項指標解釋如下:
(1)銷售利潤率:反映企業(yè)銷售收入的獲利水平。計算公式:
銷售利潤率=利潤總額/產品銷售凈收入×100%
產品銷售凈收入:指扣除銷售折讓、銷售折扣和銷售退回之后的銷售凈額。
(2)總資產報酬率:用于衡量企業(yè)運用全部資產獲利的能力。計算公式為:
總資產報酬率=(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
平均資產總額=(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2×100%
(3)資本收益率:是指企業(yè)運用投資者投入資本獲得收益的能力。計算公式:
資本收益率=凈利潤/實收資本×100%
(4)資本保值增值率:主要反映投資者投入企業(yè)的資本完整性和保全性。計算公式:
資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權益總額/期初所有者權益總額×100%
資本保值增值率=100%,為資本保值;資本保值增值率大于100%,為資本增值。
(5)資產負債率:用于衡量企業(yè)負債水平高低情況。計算公式: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6)流動比率:衡量企業(yè)在某一時點償付即將到期債務的能力,又稱短期償債能力比率。計算公式: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00%
速動比率:是指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它是衡量企業(yè)在某一時點上運用隨時可變現(xiàn)資產償付短期債務的能力。速動比率是對流動比率的補充。計算公式: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100%
速動資產=流動資產-存貨
(7)應收賬款周轉率:也稱收賬比率,用于衡量企業(yè)應收賬款周轉快慢。計算公式:
應收賬款周轉率=賒銷凈額/平均應收賬款余額×100%
賒銷凈額=銷售收入-現(xiàn)銷收入-銷售退回、折讓、折扣。
由于企業(yè)賒銷資料作為商業(yè)機密不對外公布,所以,應收賬款周轉率一般用賒銷和現(xiàn)銷總額,即銷售凈收入。
平均應收賬款余額=(期初應收賬款余額+期末應收賬款余額)/2×100%
(8)存貨周轉率:用于衡量企業(yè)在一定時期內存貨資產的周轉次數(shù),反映企業(yè)購、產、銷平衡的效率的一種尺度。計算公式如下:
存貨周轉率=產品銷售成本/平均存貨成本×100%
平均存貨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期末存貨成本)/2×100%
(9)社會貢獻率:是衡量企業(yè)運用全部資產為國家或社會創(chuàng)造或支付價值的能力。計算公式:
社會貢獻率=企業(yè)社會貢獻總額/平均資產總額×100%
企業(yè)社會貢獻總額:即企業(yè)為國家或社會創(chuàng)造或支付的價值總額,包括工資(含獎金、津貼等工資性收入),勞保退休統(tǒng)籌及其他社會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凈額、應交增值稅、應交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應交所得稅及其他稅收、凈利潤等。
(10)社會積累率,衡量企業(yè)社會貢獻總額中多少用于上交國家財政。計算公式:
社會積累率=上交國家財政總額/企業(yè)社會貢獻總額×100%...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