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觀滄海》的作者是曹操,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他的詩以慷慨悲涼見稱。
全文如下:
觀滄海 / 碣石篇
朝代:兩漢
作者:曹操
原文: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作者介紹: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quán)的奠基人。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nèi)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jù)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tǒng)一了中國北方,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jīng)濟生產(chǎn)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chǔ)。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后為魏王,去世后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觀滄海》選自《樂府詩集》,《觀滄海》是后人加的,原文是《步出夏門行》中的第一章。這首詩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行軍到海邊,途經(jīng)碣石山,登山觀海,一時興起所作。
這首四言絕句是詩人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時,用飽蘸浪漫主義激情的大筆,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畫了高山大海的壯闊,更表達了詩人以景托志,胸懷天下的進取精神?!队^滄?!肥墙ò矔r代以景托志的名篇,也是古典四字絕言詩中出現(xiàn)較早的名作之一。
他是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他的詩雄慷慨悲壯見稱。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quán)的奠基人。
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chǔ)。去世后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nèi)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jù)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tǒng)一了中國北方,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jīng)濟生產(chǎn)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nóng)桑、重視手工業(yè)、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diào)制”,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wěn)定、經(jīng)濟出現(xiàn)轉(zhuǎn)機。[3]黃河流域在曹操統(tǒng)治下,政治漸見清明,經(jīng)濟逐步恢復,階級壓迫稍有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zhuǎn)。曹操在漢朝的名義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積極作用。[4]
曹操軍事上精通兵法,重賢愛才,為此不惜一切代價將看中的潛能分子收于麾下;生活上善詩歌,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在《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
主要作品
《觀滄海》《龜雖壽》《讓縣自明本志令》等。
參考資料:曹操——
觀滄海以什么見稱 《觀滄海》的作者是曹操,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他的詩以慷慨悲涼見稱。
全文如下:
觀滄海 / 碣石篇
朝代:兩漢
作者:曹操
原文: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作者介紹: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quán)的奠基人。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nèi)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jù)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tǒng)一了中國北方,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jīng)濟生產(chǎn)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chǔ)。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后為魏王,去世后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觀滄?!愤x自《樂府詩集》,《觀滄?!肥呛笕思拥模氖恰恫匠鱿拈T行》中的第一章。這首詩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行軍到海邊,途經(jīng)碣石山,登山觀海,一時興起所作。
這首四言絕句是詩人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時,用飽蘸浪漫主義激情的大筆,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畫了高山大海的壯闊,更表達了詩人以景托志,胸懷天下的進取精神?!队^滄?!肥墙ò矔r代以景托志的名篇,也是古典四字絕言詩中出現(xiàn)較早的名作之一。
曹操的詩以什么見稱
他是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他的詩雄慷慨悲壯見稱。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quán)的奠基人。
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chǔ)。去世后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nèi)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jù)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tǒng)一了中國北方,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jīng)濟生產(chǎn)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nóng)桑、重視手工業(yè)、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diào)制”,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wěn)定、經(jīng)濟出現(xiàn)轉(zhuǎn)機。[3]黃河流域在曹操統(tǒng)治下,政治漸見清明,經(jīng)濟逐步恢復,階級壓迫稍有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zhuǎn)。曹操在漢朝的名義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積極作用。[4]
曹操軍事上精通兵法,重賢愛才,為此不惜一切代價將看中的潛能分子收于麾下;生活上善詩歌,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在《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
主要作品
《觀滄?!贰洱旊m壽》《讓縣自明本志令》等。
參考資料: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