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秉燭夜游的解釋如下:
拼音:bǐngzhúyèyóu
秉:拿著;握住,舊時比喻及時行樂。秉燭夜游,謂執(zhí)燭照亮,夜間游玩,形容人生苦短,應及時行樂。又作“炳燭夜游”。
【近義詞】:及時行樂
【反義詞】:居安思危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及時行樂,也形容珍惜光陰。
出自曹丕《與吳質書》:“少壯真當努力,年一過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燭夜游,良有以也?!薄豆糯攀住酚小叭松粷M百,常懷千年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之句。
曹丕為魏王世子時,與吳質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時文人如徐趕,劉楨,陳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應作書與吳質,勸其惜時自娛。書中有“古人思炳燭夜游,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以“秉燭夜游”喻及時行樂。
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中即用曹丕原語,只省一“思”字。以后又引申出秉燭看花。如唐白居易《惜牡丹花》“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李商隱《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紅燭賞殘花”,宋蘇軾《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均襲此意。
參考資料:-秉燭夜游
秉燭夜游秉的部首這里的意思是拿著,握著
【部首筆畫】丿:一畫 禾:五畫
秉 bǐng
【音序】B
【筆畫】八畫
【筆順】撇、橫、橫折、橫、橫、豎、撇、捺
【部首筆畫】丿:一畫 禾:五畫
【除部首筆畫】丿:七畫 禾:三畫
【部首】丿 禾
【釋義】①拿著;握著:秉筆|秉燭夜游。②掌握;主持:秉政|秉公辦理。
【秉公】 #bǐnggōng依照道理或公平的標準。
〖例句〗人民法官秉公執(zhí)法,維護了法律的尊嚴。
【秉性】 #bǐngxìng性格。
〖例句〗王強是個秉性純樸、為人厚道的好孩子。
秉燭夜游的意思是:舊時比喻及時行樂。
【出自】南朝·蕭統(tǒng)《古詩十九首》:“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span style="display:none">GMi影風網(wǎng)
既然老是埋怨白天是如此短暫,黑夜是如此漫長,那么何不拿著燭火,日夜不停地歡樂游玩呢
【示例】游覽北海公園的燈會,與古人的秉燭夜游有天壤之別。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及時行樂,也形容珍惜光陰
【近義詞】及時行樂、炳燭夜游、今朝有酒今朝醉
【反義詞】徹夜苦讀、居安思危、奮發(fā)圖強
1、秉燭夜游的近義詞
及時行樂
【解釋】不失時機,尋歡作樂。
【出自】南朝·蕭統(tǒng)《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 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
韶光易逝太匆匆,行樂要及時,時不我予又怎可等到來年
【示例】那種視人生如流水、及時行樂的人生觀是不可取的。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分句;指消極性享樂
2、秉燭夜游的反義詞
奮發(fā)圖強
【解釋】圖:謀求。振作精神,以求強盛。
【出自】郭沫若《科學的春天》:“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學工作者奮發(fā)圖強,革命加拼命,勇攀世界科學高峰?!?span style="display:none">GMi影風網(wǎng)
【示例】知難而上,奮發(fā)圖強,是競爭的作用;知難而退消極頹唐,也是競爭的作用。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狀語、定語;含褒義
秉燭夜游良有以也以:所以,原因
【詞目】良有以也 【讀音】liáng yǒu yǐ yě 【釋義】良:很,甚;以:所以,原因。指某種事情的產(chǎn)生是很有些原因的。 【出處】晉·常璩《華陽國志·公孫述劉二牧志》:“古人一饋十起,輒沐揮洗,良有以也?!? 【示例】曹丕《與吳質書》:“少壯真當努力,年一過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燭夜游,良有以也?!? 唐·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
秉足夜游的意思意思:執(zhí)持。
”秉燭夜游“意思:古人夜間執(zhí)著蠟燭游玩。
出處:《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唐代詩人李白所著。
原文節(jié)選: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
譯文:天地,天地是萬物的客舍,光陰,百代是古往今來時間的過客。就好像夢與醒之不同,風云變換,不可究詰,得到的歡樂,能有多少呢!古人夜間執(zhí)著蠟燭游玩實在是有道理啊。
全文生動地記述了作者和眾兄弟在春夜聚會、飲酒賦詩的情景。作者感嘆天地廣大,光陰易逝,人生短暫,歡樂甚少,而且還以古人“秉燭夜游”加以佐證,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歡快心情,也顯示了作者俯仰古今的廣闊胸襟。文章寫得瀟灑自然,音調鏗鏘,精彩的駢偶句式使文章更加生色。
全文以議論開頭:“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乘燭夜游,良有以也?!眳浅?、吳調侯說這是“點夜”字”,即回答了“何時”,這固然是對的。但更重要的,還在于回答了另一個要素:“為何”。
因為“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所以要及時行樂,連夜間都不肯放過。作者在行文上的巧妙之處,就表現(xiàn)在他不去說明自己為什么要“夜”宴,只說明“古人秉燭夜游”的原因,而自己“夜”宴的原因,已和盤托出,無煩詞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