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建筑 英國是一個具有古典情懷的國家,除了古典文學之外,在建筑上也有明顯的體現(xiàn),英國的古典建筑在英國建筑中十分普遍,建筑的風格多樣,別有一番風味?! ∪魏卧竭^英國的人都會對這里的古典建筑留下深刻的印象。從酒館到學校,從城堡到教堂,英國建筑因為其風格獨特、保存完好而成為人們生活和記憶中美好的一部分。雪萊曾經(jīng)說,在英國人的價值觀里建筑、音樂和文學是同等重要的藝術載體,這和歌德“建筑是凝固的音樂”的說法不謀而合。不過,每天生活在它們周圍的你,是否對英國建筑的風格有一些了解呢? 一、諾曼風格(Norman): 一般認為,英國建筑史始于公元597年,即康斯坦丁大帝時期建造的第一座昂格魯-撒克遜基督教堂。在此之后漫長的中世紀里,諾曼(Norman)和哥特(Gothic)風格的建筑盛行在英倫三島。公元11至12世紀,統(tǒng)治英國的諾曼人在此興建了大量羅曼風格的各式建筑。羅曼式建筑因其結實的質量、厚重的墻體、半圓形的拱券、堅固的墩柱、拱形的穹頂、巨大的塔樓以及富于裝飾的連拱飾而知名,顯得雄渾而莊重。每座建筑有明確、清晰的形式,并且常常采用規(guī)則對稱的平面,所以看起來較為質樸。在英國,留存至今的羅曼式建筑多為規(guī)模較小的教堂和城堡,著名的倫敦塔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Z曼風格的最佳樣本:倫敦塔 雖然同為英國皇室所有的城堡,但倫敦塔的建筑風格和主要完成于斯圖亞特時期的溫莎城堡迥然不同。這一片古堡似乎是匍匐在泰晤士河北岸,整體較為低矮,其中心的白塔是非常具有諾曼底建筑特色的小型堡壘,四四方方的結構和厚重粗笨的外墻顯得肅穆而莊嚴?! 《?、哥特風格(Gothic): 其實這一種建筑風格最早始于法國,但是英國建筑正是從哥特時期開始變的有別于歐洲大陸其他地區(qū),漸漸具有其獨有的特征。英國哥特建筑的特色在于其極端的長度,并且其內部對于水平方向的強調看起來甚至多過垂直方向。同法國、德國以及意大利的哥特教堂相比,每一座英國的主教堂都有著非常多樣化的形式。建筑的每一部分都在不同時期修建并且有著不同的風格,未嘗試在形式上的統(tǒng)一,這一點是很普遍的?! 「缣仫L格的最佳樣本:約克大教堂 哥特時期的教堂和學校在英國有大量的存留,但是其中最大、最華麗也最具有英國本土特色的實在是非約克大教堂莫屬。它始建于公元1080年,現(xiàn)在仍然可以看到當時留下的基石和地下室,而其現(xiàn)存部分在1472年完成,矗立至今已然五個世紀。大教堂的平面呈十字形,八角形的圣堂與北翼、中央塔和西立面的兩座塔樓連接起來。大教堂長158米,三座塔樓高60米,幾乎有兩個足球場那么大。其內部結構營造出一種火焰般的沖力,仿佛要把人們的意志帶向天國。教堂四面的彩繪玻璃上除了圣經(jīng)故事主題外,亦有紀念“玫瑰戰(zhàn)爭”的繪畫。同時,教堂內部的精致細節(jié)數(shù)不勝數(shù),從各色雕像到天花板,從地板到會堂架構,每一處細節(jié)都包含了豐富的歷史故事,值得細細推敲?! ∪?、都鐸風格(Tudor): 這種風格相信所有在英國生活的人們都非常熟悉,比如莎士比亞故居和環(huán)形劇場,或者是Liberty百貨:長長窄窄的尖頂下木質柵格圍繞著密集的窗,顏色往往是簡約的白墻黑瓦。小編覺得這樣的房屋實在是太有中古時代的英國味兒,然而我們卻經(jīng)常叫不出這種它的名字來。其實,此種風格是在都鐸王朝時期開始形成的(1485年到1603年)。在這個時代,英國文化漸漸脫離歐洲大陸,開始了相對孤立的發(fā)展,而建筑風格也不例外。同時都鐸時期的英國開始變得富裕,市民生活日益豐富多彩,戲劇也成為英國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我們現(xiàn)在看到許多都鐸建筑都屬于以前的市民階層,如酒館、劇場和民居,而不像中世紀建筑大多只有教堂和城堡。另外,英國歷史最悠久的幾所大學也都擁有正統(tǒng)的大型都鐸式建筑,比如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的主樓King's College Chapel?! 《艰I風格的最佳樣本:莎士比亞故居 坐落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福德小城,這里是莎士比亞出生和成長的地方,保存非常完好。這座典型的都鐸時期建筑有著三角形尖頂、木質柵格窗戶以及凸出墻外的窗戶。不同于后來改進過的都鐸風格房屋,它的外墻還保持著泥土原色,屋頂鋪著稻草,窗戶也相對少而稀疏。莎翁的父親是一位皮革匠人,在當時可算較為富裕,因而這棟建筑也體現(xiàn)了都鐸朝時英國中產階級民眾的生活狀態(tài),可謂歷史的活標本。 四、斯圖亞特風格(Stuart): 顧名思義,就是斯圖亞特王室執(zhí)政時期內(1603年到1714年)的建筑風格,而其中又可大致細分為英格蘭巴洛克(English Baroque)和雅各賓風格(Jacobean)、安妮皇后風格(Queen Anne)等等。當時文藝復興運動使得巴洛克建筑在歐洲大陸風靡起來,而這一風潮也波及到英吉利海峽以西,所以斯圖亞特時期的英國建筑呈現(xiàn)出混搭的趨勢,加入不少裝飾性元素,比如門楣上的貝殼狀凹槽裝飾等等。英國的唯一一座圓頂大教堂——倫敦圣保羅大教堂就是該時期的典型代表?! ∷箞D亞特風格的最佳樣本:圣保羅大教堂 1666年的倫敦大火,讓幾乎半座城市都化為廢墟,受意大利建筑流派影響很深的建筑師雷恩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主持進行了城市的修復工作,并建造了這座英國唯一的圓頂大教堂。有趣的是,它既是歐洲建筑史上極少數(shù)設計、建筑分別僅由一人完成的教堂之一,又是唯一一座在建筑設計師有生之年完成的大教堂。其正面氣勢恢宏而又工整對稱的十根圓柱顯示了濃厚的古典主義風格,但是上方的兩座尖塔又體現(xiàn)出一定的英國特色?! ∥?、喬治亞風格(Georgian): 從1714年到1830年,英國的四位國王都叫George,因此這段時間被稱為喬治亞時期,而在這期間又形成了新的建筑形態(tài)。此時的英國建筑卻顯示出復古的趨勢,很大程度上在像古羅馬建筑致敬:規(guī)整、對稱而厚實,正立面常有古典門廊,而廊檐下有長方形團排列,屋檐上常帶有齒狀裝飾,外墻裝飾質樸大氣,建筑外觀往往是四四方方,或者用聯(lián)排的房屋勾勒出弧形,如巴斯“皇家新月”等等。另外,在美國歷史悠久的名校,如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中,也可以看到不少殖民地時期留下的喬治亞建筑?! 讨蝸嗭L格的最佳樣本:攝政街 在今天廣受倫敦市民和各地游客歡迎的攝政街最初是在熱愛時尚的攝政王喬治四世的主持下修建的。由于喬治四世非常喜愛在巴黎的城市規(guī)劃,所以攝政街的設計融入了不少法國元素。街道上的每一幢房屋單獨看起來雖有些平淡無奇,但整齊劃一地呈現(xiàn)出來便有一種簡約典雅的美感。雖然如今的攝政街上已經(jīng)沒有一幢房屋還是喬治亞時期的原始建筑,但是其建筑風格還是被完美地繼承了下來?! ×?、維多利亞風格(Victorian): 英國在統(tǒng)治的1837至1901年達到全盛時期。由于發(fā)生工業(yè)革命,英國人民的經(jīng)濟水平同時大幅度提升,對于住宅也越發(fā)追求精美,人們的追求以及資源材料的豐富使得建筑風格在此時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一方面從過去的建筑中獲得靈感,許多舊式風格得到復興;另一方面借鑒了世界上其他地區(qū)的建筑風格,如東歐、印度等地。哥特式建筑在這一時期大規(guī)模復興,許多大型建筑,如教堂、市政廳等,大家所熟知的威斯敏斯特宮(議會大廈)便是這一復興運動的典型產物。高聳的尖塔重新開始劃破英倫三島的天際線,精細的飛檐、屋頂、陡峭的屋面山墻和濃重的鐵質裝飾成為它們的標志?! 《藭r的民房(稱作Victorian House)也多顯示出哥特復興的意味:尖尖的屋頂,閣樓窗伸出了房屋的墻壁,屋外有欄桿圍繞的走廊和陽臺,外墻覆以魚鱗般的木片,裝飾也更加精細。維多利亞時期的建筑多見有紅磚、黃磚打造,因此在這個時期崛起的幾所著名高等學府稱為“紅磚大學(Red Brick University)”。其中利物浦大學的維多利亞樓(Victoria Building)常常被認為是最典型的紅磚建筑?! 【S多利亞風格的最佳樣本: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 留存下來的維多利亞時期建筑精品實在是太多了,想要從其中挑選出一個最典型的似乎都有點困難,也許這座用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夫婦命名的博物館才是最佳樣本:它的外觀融合了文藝復興式的圓頂和羅馬立柱,哥特式的尖塔與雕飾,巴洛克式的貝殼狀拱門,以及英國特有的紅磚外墻,充分體現(xiàn)了當時英國兼收并蓄、包羅萬象的氣魄。1851年它還是首屆萬國博覽會的主辦場地之一,與其中的許多展品一樣,它的建筑也達到了設計美學和實用價值的統(tǒng)一。